找到相关内容248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陀及其教法

    佛陀及其教法   1. 佛陀的緣起  1-1. 佛陀不是神   1-2. 出家到成道   1-3. 初轉大法輪   1-4. 佛法的誕生   2. 佛法在中國  2-1. 佛法的傳入   2-2. 經典的翻譯   2-3. 宗派與傳承   2-4. 藏傳佛教   2-5. 中國巴利語系佛教   2-6. 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2-7. 中國佛教的特點   2-8. 佛教與中國文化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152222.html
  • 佛教早期的流布

    政治社會動盪,生活上的困境 C道教受壓迫:曹魏皇帝禁止巫術、神仙思想→道教信仰受到壓迫 C佛理引人:豐富的經典、各式各樣法術與儀式、豐富的哲理、以玄學的語言解釋佛理 C高僧傳布:如佛圖澄、...「神不滅」 社會 倫理 剃度出家有違孝道 C翻譯許多與孝順有關的經典 C引《父母恩重難報經》說明佛教也注重孝道 經濟 佛法不事生產,使國空民窮 叢林制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3357065.html
  • 《大乘大義章》授記思想探究

    九分教的一支及預言記說二種,在漢譯佛典中較為常用[2]。現存南北傳原始佛教經典中,佛陀自述受記於燃燈佛的記載,一般被視為早期授記思想的根源[3]。部分學者甚至依據菩薩思想、誓願思想的出現與授記思想間...授記思想成為佛學發展史上既根本又具前瞻性的思惟。雖然,授記思想在印度佛學史的發展中,自有其內在理路形成的軌跡可尋索,但對中國義學僧來說,大小乘經典同時並傳的情形下,這些概念背後發展的內在理絡,卻不是...

    李幸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849540.html
  • 谁说的话──巴利与汉译经典关于说者的差异

    ********      在巴利《尼柯耶》與漢譯《阿含》對應經典的比較研究中發現,即使事實上兩者是源自早期不同佛教部派在長期口誦傳承之後才付諸文字的結集,仍然顯示了相當程度的相似性。一方面同一經典的巴利與漢譯版本在重要事項彼此一致地相符,另一方面兩者也顯示了有趣的差異。      同一經典的巴利與漢譯版本之間有一種特別引發興味的差異,就是關於一段經文或者甚至整部經文的說者是誰的議題。本文列舉一些...

    无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881374.html
  •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文化中贖罪、悔過等思想結合,促成中國佛教懺罪思想之發展,進而形成藉著儀式進行,以達成懺罪為目的之懺悔儀軌。 在諸多大乘經典中所闡明之懺悔思想,幾乎是與禪觀、三昧的修持結合,尤其攝入般若空慧之觀照,更是...。大約在東漢桓帝建和元年(147),才開始有佛經的翻譯。關於懺罪思想的經典,則早在譯經初期即陸續傳譯。例如《阿闍世王經》(譯於147-186年間)、《舍利弗悔過經》(譯於148-170年間),根據目前...

    釋大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445588.html
  • 英國的佛教傳播與佛學研究

    繆勒受英國皇家學會的委託,編譯出版了《東方聖書》共四十九冊,其中包括各種大小乘經典。繆勒還在日本學者南條文雄和竺原研壽等的協助下,校勘翻譯和出版了《佛  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金剛般若經》、《...刊出,並將其中一部分譯成英文。英國的探險者斯坦因於本世紀初曾三次到中國新疆和中非考察,掠走了敦煌千佛洞所藏大批梵文、龜茲文、于闐文、回鶻文和粟特文的佛教經典。這些珍貴文獻在西方展出後震動歐洲學術界,引起...

    寅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3340588.html
  • 《楞嚴經》是偽經嗎?

    就是《楞嚴經》也要背熟。所謂「熟能生巧」,到時候,便有無窮的受用,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凡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楞嚴經》是必讀之書,因為此經文辭優美,義理豐富,是一部最理想的經典。  有些自命不凡的學者,...後來神秀禪師為國師時,在宮中受供養。有一天,發現此經,認為對於禪宗有價值,乃流通於世。這時,中國才流通《楞嚴經》。據傳說《楞嚴經》是最後來到中國,但在末法時代,《楞嚴經》最先毀滅。其他經典,則漸漸被毀滅,到最後,只...

    宣化法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4040600.html
  • 疑經研究─中國佛教中之真經與疑經

    對於各個經典盡量明示上述各事項,以作為現在及將來之學者的依據。其編纂之努力與熱忱,實令人欽佩。 中國佛教乃根據由印度、西域流入的外語原典譯成中文的經典,即所謂的漢譯經典,是理所當然的。關於其翻譯過程、方法等,如今雖已無需討論,不過一旦被譯成的經典,大多已與其原典隔絕。如朱士行、法顯、玄奘、義淨等,因從來的漢譯經典中有意義難通之處,故為了尋求正確的原典而遠至天竺的求法僧亦不少,但其結果得以變更...

    牧田諦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844045.html
  • 关于阿含经成立之考察(2)

    以後才作出來的,也不是說此偈文全都成為阿含中散文的基礎。又由散文和韻文成立的說話體之經典,亦非即論斷為先有韻文而散文必定在其後所作。由散文與韻文所成立的經典,乃是一種文學體裁(巴利語稱為akkhāna,梵語稱為ākhyāna),並無先後之分。又後世用散文編纂經典之際,可能有時也作偈文;有時也不一定以偈文傳承,而只是用口傳,因而也有依此用散文作成經典;也有僅傳偈文,而其有關之因緣情由則完全不傳,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955324.html
  •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謗法」探微

    編輯者有意消除比該會更早集出的《般若》、《法華》等經典——絕對的權威與護法的熱誠——造成的在信與不信者之間豎立一道隔絕的籓籬。其方式是行者保持正直、無礙心與親近、供養說法師。這樣的作法可以同時達到幾點...7. 經典崇拜  一、前言 《大寶積經‧淨居天子會》1「以下簡稱《淨居天子會》」,原名《夢說》2,首見於開皇十四年(西元594年)法經所撰《眾經目錄‧眾經失譯三》之中。3...

    釋德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2.html